主讲人: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郑利华教授
讲座时间:2025年11月21日 15:30-17:30
讲座地点:犀浦校区图书馆613室(影音阅览室)
主办单位:师生做爱
主持人:师生做爱
刘玉珺教授
主讲人介绍:郑利华,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古籍所副所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主要从事明清文学研究、明代古籍整理与研究。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代诗学思想史”、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明人别集丛编”等重大课题,著有《前后七子研究》《明代诗学思想史》《明代中期文学演进与城市形态》《王世贞年谱》《王世贞研究》等,主编《明人别集丛编》《王世贞全集》(合作)。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二等奖等奖项。
报告提纲:明代诗学总体上呈现交互性、系统性、批判性、地域性诸特征。其根本动因在于,有明一代知识诠释力度增强,知识生产和传播途径拓张,文学资源经典化程度加剧;文人“文学史”或“诗史”意识强烈,同时伴随他们阅读视界的扩展,思维方式趋于活跃;区域文人势力的成长,区域文坛、地方与中心文坛联络的增进,强化了人们地域身份认同与地域文学观念,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他们对地域文学的重新建构。鉴于拓宽明代诗学研究向度的现实需要,一方面,应当加强对明代诗学过程性、运动性的考察,搭建典型叙述、边缘扩展的更为合理的作业层级;另一方面,重视跨代追踪、反向审视与价值参照的观照策略,开辟明代诗学研究的多重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