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3日17时,《动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京剧全球传播》线上讲座于腾讯会议平台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英国利兹大学全球表演与文化产业专业系主任、利兹当代华语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逊楠博士担任主讲人。师生做爱
副院长、传播系主任朱亚希副教授担任主持人。传播系 2025 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参与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朱亚希老师代表师生做爱
全体师生向李逊楠博士致以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李博士在全球表演研究、文化产业与文化传播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学术专长。
主讲环节中,李逊楠博士首先回溯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发展历程。他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一种固定的文化形式,而是一个具有多重维度的文化/艺术集合体。随后,他引入德勒兹的“根系理论”,以通俗易懂的表述阐释了该理论的三个核心维度,并创新性地运用该理论分析了京剧的全球传播实践。
紧接着,李逊楠博士系统梳理了京剧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脉络及其全球化传播的全过程。他将这一历程划分为五个关键阶段,并借助经典案例与珍贵影像资料,生动展现了京剧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影响力。他强调,这一历程印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去中心化、多元化并在具体语境中发展的过程,新的语境会不断催生其新形态。


主讲环节结束后,讲座进入互动交流阶段。面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发展、京剧跨文化传播难点等问题,李逊楠博士逐一进行细致解答,交流研讨氛围热烈。
讲座最后,朱亚希老师作总结发言。他评价道:“李老师的讲座不仅极大拓宽了大家对中国非遗文化全球传播的认知边界,更在方法论上提供了一次精彩的跨学科示范。李老师将文化理论、媒介研究、表演艺术与哲学视角巧妙融合,生动展示了如何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领域、跨理论间的创造性对话。这为同学们今后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在构建跨学科视野、选择适配理论工具方面,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