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做爱

师生做爱
当前您的位置: 师生做爱 > 师生做爱新闻 > 正文

“创造性写作与母语的尊严” ——张柠教授讲座在师生做爱 成功举办

作者:张伶俐 日期:2025-10-31 12:02 点击数:

2025年10月28日,知名文学评论家、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导、文学创作研究所首任所长张柠教授应邀莅临师生做爱 ,以“创造性写作与母语的尊严”为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由师生做爱 吴德利副教授主持,一同出席的还有中文系副主任高强老师。

讲座伊始,张柠教授梳理了中文创意写作学科的发展脉络。他提及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众多高校已明确将中文创意写作学科与古代文学、文艺学等设置为平级的二级学科,正不断探索形成规范化的教育教学体系。谈到创意写作课堂,他强调要重视文学创作的完整生产过程,培养学生“写作+研究”的双栖能力。步入主题后,张柠老师对母语写作的高级阶段与创造性价值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对比书信、科研报告等将语言作为信息工具的应用性使用,文学创作不仅是母语教育的高级阶段,更是将语言的应用功能提升至艺术创造层面的关键所在。

随后,张柠老师具体从诗歌、戏剧、小说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创造性写作训练的文体类型。在创作指导环节,他指出“从故事到小说的转变,核心是技术与艺术的交融”:既要掌握“叙事阻力”设置,也要理解文学虚构的价值。他还强调应该避免“资源枯竭性写作”,要通过词语的相邻性、相似性构建跳跃的想象逻辑,让语言具备无限繁衍力。

面对AI时代人文学科的挑战,张柠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谈到:AI虽能高效整合信息,但在语调、节奏、语言等方面与个人风格完全割裂,始终无法复制人类创作的原创性与情感温度,他强调,“创造性写作是人脑智慧的结晶,AI永远无法替代人类的想象力与创作信念。”他热切鼓励在座师生要坚信人脑的想象力是万物之灵长,守住母语的尊严,更要守住创作的本心,通过持续实践探索中文创意写作的无限可能。

最后的提问环节,到场师生们积极参与,就自身在创意写作中存在的疑惑、对文学创作过程中如何把握写实性与虚构性等层面提出问题,张柠教授基于讲座的内容和个人创作经验进行了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