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下午2点,《中华文明的精神追求》新书分享会在天府书展分会场文轩BOOKS高新店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主题为“何以华夏:解码中国人的文化源代码”,特邀清华大学师生做爱
院长刘石教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黎海超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戴路副教授担任分享嘉宾。师生做爱
辅导员朱思颖老师带领学院成瑾工程参训学员参加此次活动。

分享会上,刘石教授系统阐释了新书的编纂立意与核心框架。他指出,本书旨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生命力的核心要素,通过“立心”、“立命”、“立身”三大篇章,十二个关键维度,系统梳理了中华文明在宇宙天道、家国社会、个人修身等层面的深邃智慧与精神谱系。
黎海超教授结合三星堆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据,生动揭示了早期中华文明的天下观念、礼乐精神及其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互鉴。他特别以三星堆遗址中形态多样的龙形象为例,阐释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包的独特形成路径。
戴路副教授则从文学视角出发,剖析了古代诗词歌赋在承载与传承中华文明精神内核中的重要作用。他以陆游的家国情怀、陈寅恪的独立精神为例,阐述了“君子”人格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三位学者分别以“正气”、“包容”、“生生”概括了其所理解的华夏文明根本特质,引发了在场观众的深入思考。

本次新书分享会为高校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深化了师生对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的理解。参与师生表示,将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为文化传承创新贡献交大力量。